说起来,汽车市场里有很多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现象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路虎家的两款高端SUV:揽胜和揽胜运动版。
这两款车,不熟悉的人在马路上看到,可能一时间还真分不出来。
它们都挂着路虎的标,车头的设计风格很像,都是那种方正又带点圆润的豪华感。
可就是这么一对“亲兄弟”,在市场上的待遇却是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。
揽胜运动版,我们后面就叫它“揽运”,起售价不到九十万,再加上现在市场一般都有优惠,办齐了上路,差不多也就是一百万出头。
而它的大哥揽胜呢,最基础的版本落地价都奔着两百万去了,足足比揽运贵了差不多一倍。
按我们普通人的想法,便宜了将近一半,配置和发动机这些核心东西又差不多,那肯定是买揽运的人更多才对啊。
可现实恰恰相反,数据显示,揽胜每个月轻轻松松能卖出一千二百多台,而揽运的月销量大部分时间都在六百多台晃悠,表现好的时候也很难超过八百台。
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难道买得起这种车的人,真的不在乎那上百万的差价吗?
这背后的门道,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,也更能反映出不同消费群体的真实想法。
首先,我们得承认,从表面上看,揽运的性价比确实很高。
路虎很聪明,在核心技术上没有对这两兄弟搞区别对待。
无论是揽胜还是揽运,都用的是那台代号为英杰力的3.0T直列六缸发动机,配上一个48伏的轻混系统,动力强劲又平顺。
如果你觉得还不够,那还有更厉害的4.4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可选。
变速箱也都是一样的采埃孚8AT,这可是业内公认的好东西。
再加上全时四驱系统、能升高降低车身的空气悬架,以及路虎看家的全地形反馈系统,可以说,在机械素质和技术配置上,揽运几乎是把大哥揽胜的看家本领都学到手了。
坐进车里,那块13.7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中间那块13.1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,也都是一模一样的。
这么看来,花更少的钱,买到了几乎相同的硬件和科技体验,这笔买卖怎么看都划算。
但是,对于真正会花上百万去买一台车的人来说,他们的账本和我们的算法,可能根本就不在同一个频道上。
买这个级别的车,性能、配置当然重要,但很多时候,这些都只是基础,真正决定他们掏钱的,是这台车能带给他们的“附加值”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子、气场和身份认同。
这就好比同样是名牌包,为什么有的款式能成为经典款,价格年年涨还有人抢,而有的款式打折了都无人问津?
因为它们承载的品牌故事和象征意义完全不同。
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买这两款车的人可能都是谁。
选择揽运的客户,可能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高管,一位成功的年轻创业者,或者是一位追求个性和驾驶乐趣的富裕家庭的后代。
他们需要一台豪华SUV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实力,但同时,他们也希望这台车开起来能带劲儿,能体现出自己还年轻、有活力的心态。
“运动版”这三个字,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自我定位。
对他们来说,车子既是身份的体现,也是一个能带来驾驶乐趣的大玩具。
而选择揽胜的客户群体,那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正如很多人印象中的那样,在国内市场,揽胜这个名字长期以来就和“大佬”、“老板”、“成功人士”这些词汇紧紧地捆绑在一起。
开一台揽胜出门,它所传递的信号,已经超越了一台车本身。
它代表的是一种事业的巅峰,一种从容不迫、掌控全局的姿态。
这种气场,是经过多年市场沉淀和口碑积累形成的,是一种无形的资产。
对于那些需要经常出席重要商务场合、需要用座驾来为自己身份背书的顶级富豪来说,这种庄重、威严的气场,是揽运那种偏向运动和年轻化的风格所无法给予的。
他们买的,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,更是一张通往顶级社交圈层的“入场券”。
在这群人眼里,开揽运可能代表着“正在奋斗的路上”,而开揽胜则意味着“我已经到达了终点”。
这几十上百万的差价,买的就是这份独一无二的顶级身份认同感。
这种气场的差异,并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由无数个实实在在的设计细节堆砌而成的。
我们把这两台车放在一起对比,感受会非常明显。
首先就是尺寸,最新一代的揽胜,标准轴距版的车身长度已经超过了5米,而长轴距版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.25米,这已经是一台全尺寸SUV的体量了。
而揽运的车长是4.95米,虽然也不小,但往揽胜旁边一停,立刻就显得“小了一号”。
这种尺寸上的压迫感,直接决定了揽胜看起来更加雄伟、更加有分量。
其次是车身线条,揽胜的设计非常克制,用的是平直、方正的线条,车窗面积很大,整个车身侧面像游艇一样平滑舒展,营造出一种“陆地堡垒”般的稳重和威严。
而揽运为了突出“运动”,车顶线条从B柱之后就开始快速下压,车窗也更扁平,整个车身姿态更低趴、更具俯冲感。
这种设计虽然动感,但也牺牲了那种君临天下的气势。
更关键的区别在于车内空间的布局理念。
揽运全系都只有五座版本,它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服务好驾驶者和车上的乘客。
但揽胜就不同了,它提供了五座、七座,甚至还有极其奢华的四座“SV签名版”车型。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四座版的后排:两个堪比飞机头等舱的独立座椅,带腿托、带按摩、带加热通风,中间是一个宽大的中央扶手,里面可能还藏着冰箱和小桌板,面前还有独立的娱乐屏幕。
这种设计已经明确地告诉你,这台车最尊贵的位置不是驾驶席,而是后排。
它就是一个移动的豪华办公室,一个私密的会客厅。
这恰恰迎合了中国绝大多数顶级富豪的用车习惯——他们通常都有专职司机,后排的舒适和体面才是他们最看重的。
而这一点,是主打驾驶和运动的揽运无论如何也无法提供的。
所以,当一个老板需要一台既能彰显身份,又能让他在路途中舒适办公或休息的座驾时,答案几乎是唯一的,那就是揽胜。
这些细微但关键的差异,最终决定了虽然两款车看起来很像,但它们服务的客户群体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,销量上的巨大差距,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