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穆王与西王母的故事并未出现在《史记》等正史之中。最早记录这一事件的是《穆天子传》,这本书虽然并非出自《史记》,却成为描述此事件的主要文献。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中,《史记》是唯一一本涵盖了战国时期以前的历史资料,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周穆王见西王母一事并未发生。有人猜测,这段历史或许是真的,但司马迁在编写《史记》时忽略了它,也有学者认为,这只是后世的杜撰。至于西王母究竟是何方神圣,这仍然是个未解之谜。
关于这个故事的来源,最早可追溯到西晋时期。一名盗墓贼在挖掘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时,不仅盗走了金银珠宝,反而留下了大量的竹简书籍。事后,西晋政府对这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,确认这座墓属于魏襄王。同时,对出土的竹简进行了整理,其中一部分整理成了《竹书纪年》,这本书因内容与正史有些许出入,曾一度被误解为“颠覆正史”。在整理过程中,还发现了另一部古书《穆天子传》,它讲述了周穆王的一系列事迹。后来,这两本书被合并成了后世称之为《穆天子传》的经典。
《穆天子传》总共约六千字,共六卷,其中前四卷记载了周穆王的巡游,以及他会见西王母的故事;第五卷讲述了周穆王的两次东巡;第六卷则描述了周穆王的美人盛姬的死亡事件。这本书中关于周穆王与西王母见面的内容,集中在第三卷,字数大约不到三百字。书中的描述大致是这样:周穆王在吉日甲子之日拜访西王母,带着玉器礼物赠送给她。西王母接受礼物后,和周穆王在瑶池之上对饮。西王母为天子吟唱了一首诗,内容大致是询问周穆王是否会再度回到她的国度,周穆王回答称,他将返回东土,和治百姓。西王母又作诗,表达自己作为帝女的身份以及对未来的某种预言。
展开全文
从这段对话来看,整个情节似乎经过了后人的整理或创造。在当时,或许也不会有人如此的诗意对话,因此不少人怀疑这些内容是否真有其事。尽管如此,《穆天子传》还是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。除了这本书之外,古代典籍如《山海经》、《管子》以及《尔雅》也提到了“王母”一词。能够在多本典籍中找到相关记载,意味着西王母可能并非完全虚构,虽然她的真实身份仍然充满谜团。
随着考古学的发展,现代学者普遍认为,西王母或许确实存在,但她不太可能是传说中的神灵或长生不死的仙女。更可能的是,她是一位生活在西域的部族女首领。这个观点显得比较合理。首先,周穆王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天子,且多次带兵对外扩张,尤其在他治理的中期,周朝的国力已达到顶峰。周穆王的西巡也符合史实,历史上确实有他征讨犬戎、扩展西部边疆的事迹。
根据《穆天子传》中的记载,周穆王西巡时的路线十分详细,他从洛阳出发,越过黄河,翻越太行山,经过包头,穿越贺兰山和祁连山,最终抵达了西王母的所在地。根据书中的距离推算,周穆王的旅行总长为3.5万里,这个数据显得有些夸张。有学者认为,这个“里”可能指的是西周时期的“短里”,即每里仅为77米,而非后来的500米。若以此计算,周穆王的旅程则更具现实性,也更有可能仅仅到达今天的甘肃、新疆一带,而非远赴埃及或欧洲。
这种看法更加符合历史背景。在周穆王时期,周朝的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了顶峰,且他带着庞大的队伍进行西征,穿越中亚的可能性不小。在这一带,生活着一些游牧部族,这些部族的首领中确实可能存在女性领导者。因此,周穆王很有可能在西部边疆遇到一位部族首领,这位女首领后来成了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。
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,周穆王并没有去到遥远的埃及或欧洲,而是很可能在今天的甘肃、新疆一带与西域部族的女首领会面,这段经历经过后世的传说演绎,才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关于西王母的故事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